English

愿北大永远充满朝气

1998-02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林庚 我有话说

1933年我由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曾在几所大学里任教职,时间长一些的是厦门大学。1947年到燕京大学中文系任教,开了一门《中国文学批评史》,当时北大也想开这门课,就请我去兼课,我跟北大从此有了较多的关系。到1952年院系调整时我正式调到北大中文系任教,现在我已经成了这园子里很多老人中普通的一个,北大就是我的家,学生们对我的欢迎和亲近也使我很愉快。我的一生除了写诗,就是教学和科研,北大作为我的安身之地,应该说是让我很满足的。

算起来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匆匆地度过,北大就要迎来百年诞辰了。记得1958年六十周年校庆的时候,我曾写过一篇题为《盛唐气象》的文章,预祝北大能产生一种盛唐时代一样恢宏博大的文化,中国的新文化能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文化。现在是百年校庆了,我还是这个希望,北大要缅怀五四精神,带头去创造新文化、发展新文化,在二十一世纪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辉煌于世界。

我们纪念北大的百年诞辰,最应该纪念的就是北大作为五四运动策源地所保持下来的五四精神。北大与五四运动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,五四运动可以说是北大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。1919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,以北大为主的一批青年学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,所以说五四最初是一个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。而在运动后期,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陈独秀、鲁迅、胡适、周作人等人,把爱国运动引向了新文化的层面。在这个意义上讲,五四运动又是一个文化革新的思想启蒙运动。这个时期与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十分相像,一批知识分子对传统的旧文化进行反思,试图创造一种新的民族文化,以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。在这场启蒙运动中,形成了一种精神传统,也就是积极进取、富于朝气的创业精神。

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,在几千年以前我们就已经辉煌强盛于世界民族之林了。而近代以来我们所以落后了,所以蒙受了无尽的国耻,就因为旧文化已经不适应当时的世界形势。我们必须从闭关自守中走出来,从旧文化中解放出来,创造一个新的文化,寻求一条新的救国图强之路。

北大最初叫京师大学堂,它是维新变法的一个产物,这个新就是要创新,这个变就是要破旧。中国以前没有学堂,学堂就是当时的新鲜事物。它的出现就是为了取代旧的科举制度,接受新的事物,面向新的潮流。京师大学堂在当时又被称为“进士馆”,也就因为考取相当于以前科举中的进士,新制度中没有了进士,“进士馆”便成了一种代称。这正能够说明它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针锋相对的,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新事物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,北大从一开始产生就负有创造新文化的责任和使命,而因为五四运动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,又使这种责任和使命得到了很好的升华。现在我们正走向二十一世纪,二十一世纪在等待着我们去发展,没有这样一种使命感是不行的。

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快八十年了,北大走到了更成熟的阶段。但是它还应该永远年轻,永远富有朝气,也必然还要沿着五四精神的轨迹向前发展。在百年校庆之际,我祝愿北大能永远保持这种青春朝气和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,在二十一世纪中,把中国的文化建设得更为辉煌。

1997.12.16

作者简介

林庚,1910年生,北京人。著名诗人。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。曾在厦门大学、燕京大学任教,1952年到北大中文系,曾任教研室主任等职。现为北大中文系教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